经理邮箱    书记邮箱   
首页
betway必威

【第七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之主旨演讲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敏教授在第七届(2016)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16-11-13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办、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CETF)在张家界举行。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经理田敏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社区建设》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录音整理),以飨广大师生。

Ø  演讲全文: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社区建设,个案是湖北宜昌市车溪土家族村,我是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教授。民族旅游的研究算是民族学与旅游学的结合,民族社区研究正好又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所以题目由此而来,近几年,我们对民族村寨旅游做了一些课题,有些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求教。

——关于民族村寨旅游的两个共识

关于民族村寨旅游的两个共识,第一,民族村寨旅游一定是民族旅游的重要形式;第二个共识,即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社区建设的重要推手。很多偏远的民族村寨因为民族旅游而使得这个社区建设绝大部分都实现了小康,社区建设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那么民族村寨旅游对民族社区建设的推动实际上可以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第二,老百姓生活富裕;第三,民族文化繁荣;第四,生态环境友好;第五,民族村治民主,村落管理民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社区认同增强。简单的用车溪的例子来说说,什么是民族村寨,关于社区,社会学里面有一个界定,就是说,它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同时这些居民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车溪村概况

车溪村位于宜昌市的点军区西南部,紧邻的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本身是宜昌市点军区的一个土家族村,现有农户是765户,总共是2100多人,土家族是1100多人,占了一半以上。这个村寨,村寨旅游开发已经是初有成效,现在是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基地,宜昌市民族团结技术先进集体,湖北旅游文明村。车溪土家族的文化非常有特色的,它有它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包括交际语言生活方式,尤其表现在民俗方面,像传统山歌,哭嫁,考丧等,很有特色。

车溪旅游从1997年开始,刚开始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后来决定主打土家族文化,请一些专家去做旅游规划,主要研究土家族文化如何运用于旅游开发当中,我也参加了土家族规划开发的活动……现在呢,村子里面有80户土元三峡民俗村,土家博物馆,省设博物馆等,景区里展现一些土家族的表演,山歌、摆手舞、傩戏、舞狮舞,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性、民俗性的创作生产,包括古作坊、纺织坊、榨坊、磨坊,还有水车。现在主打的是梦里老家的主题。

——民族旅游对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

当然,重点谈谈民族旅游对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刚说到六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在1997年开发的时候,人均收入大概不足1000元,是个贫困村,经过开发以后,到2011年的时候,接待游客50万,其中外国游客有5万,创收入是4500万。整个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经济收入增加,居民生活富裕。我们有一个未出台的测算,土家族村的贫困差距是比较小的,整体发展趋势都是比较好的,收入各方面都是大幅度提升。文化繁荣,车溪村在开发旅游之前,虽然土家族文化有底蕴、有历史、有传统,但是基本真正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东西,从现在来算大概不足10%。通过旅游开发、挖掘、再开发、包装、宣传、打造整个过程之后,现在土家族村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发扬、传承和保护。西南地区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湘西地区还是有所区别的,一系列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在民俗博物馆、场所里面,展演效果都非常的好。包括建文化传习所、建起非遗传承人的后备人才、举办大型活动等民族旅游中的一些重要活动,也建立了一些民间文化团体去各地展演并获奖。文化出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环境友好。旅游开发首先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车溪,进去之后是一个峡谷,两边是山,中间是小溪,整个村子就是在峡谷之中,走到尽头就有大瀑布,从悬崖顶上飞下来,是一个世外桃源。村寨主打的就是梦里老家,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应该在90%以上。园林化、森林化、自然化、生态化,感觉真的是世外桃源,梦里老家的感觉,所以环境非常的好。村治民主方面,做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其中的一个成绩,在于该村寨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村,由此可见。再就是社区认同,因为有了从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到生活的富裕这一系列的成效,所以车溪村村民对社区认同非常高。开发旅游之前,原为贫困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回到村里来,开发旅游,经营旅游相关的各个产业,在这个环境里面、社区里面实现自我发展。我相信,在收入等各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村民都还是愿意留在家乡发展。所以,社区认同度很高,尤其是关于土家族文化的打造,使得年轻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学习了更多的民族文化,也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在社区建设里面,社区的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是社区重要的一个要素、一个指标。这就是简单概括车溪村的民族旅游和社区建设的一个基本情况。

接下来,想讨论几个问题,也就是我想讲的重点,而讨论的问题实际上超出了刚才的主题,就关于民族旅游开发、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思考和讨论。

——民族旅游研究中的几个经典问题

民族旅游问题审视方面通常说到这么几个问题:民族文化的商品化问题、民族文化舞台化问题、民族文化的移植问题、民族传统的发明问题包括民族文化发明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真实性问题、还有民族文化的主体问题。这些问题在民族旅游当中都会去讨论,我们也有些系列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发声进行讨论。民族文化商品化,其实在民族旅游的过程当中非常普遍,民族文化商品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很多人认为,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过程中就应该商品化,商品化没有什么不好的,原来丢失的文化也找回来了,原来不是很清楚的文化现在搞得红红火火,老百姓收入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也增加,生态环境也改变。持反对意见的,尤其是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这些学者持否定的居多,做旅游学、经济学赞成的居多,各有各的理。这就要求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民族文化是一种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发展资源,通过商品化实现获得利润,甚至是文化繁荣、社会发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商品化要有原则和底线,无原则无底线的商品化,这就是一个问题。最终会断送掉民族文化,这是肯定的。舞台化问题,刚才李力老师也谈到了前台、后台、舞台展演,在旅游人类学里面探讨的比较多,也是个老问题,但是在旅游开发、旅游景地的现实当中,民族文化舞台化是现在民族文化在旅游活动当中主要的展演模式和主要的表现方式。舞台化如何去理解也没有达成共识,应该说民族文化在舞台展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舞台化的民族文化不能取代真实生活当中的民族文化。如果取代就是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往往舞台化的民族文化代替了真实生活中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趋势。第三个问题,民族移植问题,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在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恩施市的郊区周边有一个枫香坡,主打的是侗族文化,恩施枫香坡的侗族文化就是个典型的移植。这个地方属于是恩施芭蕉侗族自治乡,这个地方侗族人是有一点,但是并不多,而且村子里的村民主要是汉族,土家族的不多,侗族更少,现在整个打造成一个侗族文化园地。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移植,就是这种文化移植怎么看,我认为还是有一个客观科学的标准,要说清楚这是个移植,而不能说这个地方就是侗族,那就成了欺骗。所以,移植本身没有罪,但是,把移植的东西当做是自己的东西那就有问题。还有就是传统的发明、发明的传统,实际上现在很多的发明是前不久刚刚发明出来的,用传统的发明这样一种方式来标榜为所谓的挖掘、开发、创新,这属于有问题的。传统的挖掘、开发、创新都没有问题,但是无中生有的发明就是有问题。记得曾经在湖北省比较高层的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会议,省里面的领导在台上讲的一句话,就是说西南地区要主打民族文化,民族地区要搞旅游、搞生态、当然要搞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没有,那就编嘛,这所谓的编民族文化就是发明。所以,传统文化的发明包括文化的再生产,如果实行的是一种发明的再生产、无中生有的再生产,都是有问题的。当然,还有民族文化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性本身是必须的,但是真实性怎么理解,尤其是在我们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把握,这是一个问题。不要强调已经远离了民族文化本质的东西还说成是真实的。实际上,还有一个民族文化主体的问题。民族文化的持有人是谁、主人是谁,必须要搞清楚。所以,很多旅游开发、村寨开发,所有主要的资源原本是村民,但是公司进入以后,80%甚至更多的利润是被公司拿走了,被企业盈利,那么在利益分配上就是一个问题,而且这样的旅游模式持续多久、能走多远,这都是可疑的。

——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主要谈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定要坚持好、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原则。其实,把握好并不容易,只要民族文化是真实的,哪怕是发展的,创新的没有问题,但是必须真实。现在守着的传统文化实际上也是历史上发展过来的,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很多是改土归流之后,汉族的文化传到民族地区,汉族地区已经实现现代化,原来老的汉族的传统文化在土家族地区保留,演变成土家族传统。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说明文化本身是发展的。至于说到真实性,这个是必须要把握好的。第二个是主体的辩证,如果发明的或者是说再生产开发的这些文化传统,原本的民族村民都不承认,连民族主体都不承认,那么文化开发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当然还有保护和传承原则,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些都不过多阐述。

另外,我想说其他几个方面,在开发过程当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旅游开发的基础,这应该是一个共识,文化再生产是文化发展的合理途径。文化要真实性、文化要主体认同、文化要见证历史,不是说文化就不要去开发,去排斥,而是要坚持好一些原则。文化再生产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合理途径,必然的途径。第三,文化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权力、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很多原本不属于当地的民族文化被运用就是权力的因素,还有市场的影响。第四,文化展览要杜绝庸俗化伪文化,伪文化还是随处可见的,可能在某些地方还大兴起,这就必须要杜绝。所有的文化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假的,一时的繁荣,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时间一长,大浪淘沙,一定会变成笑话。第五,文化开发可以适当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没有问题,是文化发展的规律之一,但就是要把握原则。文化发展应该体现规律性、发展性,文化的创新要确保真实性、科学性。以上这些都不是讲具体的对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这些都要考虑,而不是说开发这个旅游项目就去造一个故事、去想一个神话,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案例说明

后面的时间,分享一些图片,做简单的图片说明。这个是车溪,车溪的大门。刚说过车溪就是个峡谷,真的是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溪流,进去就是一条小溪,两边都是高山峡谷,走到中间往里的位置就是村落,走到头是一个峡谷,拦住去路,上面有一个飞瀑下来。

这是旅游开发中的设计,因为是叫车溪,用的是一个水车。历史上也是有水车的,有做水车的传统,而且,车在土家族里是水的意思,所以,在这里既有物质的车,也有文化的水。

这就是一个农家博物馆,还有一个磨坊,然后有表演。

这也是一个村寨,在云南瑞丽,边境上的一个傣寨,喊沙寨。说回到社区建设的主题,有了民族旅游之后,繁花似锦,道路整洁,人民幸福的样子。因为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发展确实是成绩非常显著的。如果没有旅游开发,这个村子肯定不是这样,进去可能是泥巴路,有钱修成了水泥路、硬化路,但也就是乱七八糟的样子。现在这村子里面的装潢,服饰,整个就是花园式的一个社区,非常适合人居。

这个村寨建设,是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千年瑶寨,还有一个是南岗。这个村子基本上是原生态,大概是房屋破旧、屋顶漏水、道路泥泞、还没开发的情况。广东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沿,而村民家里面非常原始原生态的,大概从明清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到现在都没什么变化。另外一个家的房屋屋顶是用沙树皮,年久失修、落水破败的。现在这个村子有大部分人搬到山底下去盖了新房子,山上大概还有将近七八百人,一些老人和小孩住在山上。这个村子现在也是要做生态博物馆,还有中大的老师参与进来。可以看到没有开发旅游的村寨是这个样子,我相信,旅游开发一旦做好了,三五年过去,那肯定就是刚才看到的喊沙傣寨,土家车溪村一般。

这是黔东南苗寨,开发的比较早,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它的开发模式比较好,村民自主,拒绝企业介入,甚至拒绝政府,当然,把政府排斥在外也失去了很多资源。村民自主这种模式,是传承民族文化很好的一种形式。只要有旅行团来的时候,所有村民全部自觉的穿上民族服装,包括小孩也是穿上服装,然后给大家计公分,到月底的时候,穿了多少次服装给多少钱。这样一来,村民开始有了积极性,尤其是小孩子慢慢的耳濡目染,这个民族文化传承就融入其中了。这个村子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苗族吊脚楼是非常完整的。这是村子的附近,前面有一条小河,村里的旅游,全部是村民自己在表演。这是村里的老者,八九十岁的老奶奶,从她们的服装都能看出来,传统的东西非常好,这不是重新弄出来的民族服装。这是村里的女孩子跳舞,一个民族团结的舞,这也是在旅游开发之后。曾经做调查的时候,村支书说,八十年代中期刚刚开发的时候,当时有个节目敲铜鼓,让人一起跳舞,有人来旅游,就敲铜鼓跳舞,当时全体村民全部反对。原因是在苗族里铜鼓不是随便敲的,必须是过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才敲,一敲祖先就要来,神灵就要听到,而搞旅游需要天天敲,祖先天天来,那受得了么。所以不能去天天敲,坚决反对,但是现在也接受了,一天有9到10个旅行团,每天要敲9、10次。文化传承就这样发生变化,在今天的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子,就会认为铜鼓是可以天天敲的。文化的原生性与本质属性已经是相去甚远了,所以,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可以搞,但是不能过;民族文化的开发、民族文化的创新可以搞,就是要把握好原则,否则,将来几代人以后的文化早就不是以前的。这文化跟历史脱节、跟土壤脱节、跟民族性脱节,是有问题的。

这个是西江苗寨,还没有大规模开发的时候。现在来看西江苗寨,其实和丽江,凤凰是一模一样的。同质性很强,现在西江和那时候去村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湘西人就会选择凤凰,云南人选择丽江,去西江就没有必要了,这也就是过分的商品化,总之,商品化要搞,还是要把握好度。

这是另外一个苗寨,还没有开发的,多好的山水,山清水秀,傍河而居,这个村子天然的就是个旅游景点,但是没有开发。10年20年如果还是这个样子,就是最大的资源。最起码我是不愿去西江而是去这个寨子,而且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少,所以为什么丽江刚刚开发旅游的时候,很多老外去,现在很少看到老外,全是全国各地的人,温州人、浙江人、福建人、广东人、东北人,看不到民族文化,古城变成商业城,和上海的豫园、武汉的江汉路相类似。

这是大家熟悉的老司城,老司城是刚刚申遗成功的,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土司会,湖北也有土司一起参加。在座的假如有永顺的领导,永顺的干部,老司城的开发一定要注意,不要过。

Ø  精彩发言要点总结:

1、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旅游的重要形式,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2、民族村寨旅游对民族社区的推动,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友好、村治民主、社区认同等方面。

3、民族旅游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有: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民族文化的舞台化问题、民族文化移植问题、民族文化真实性问题、民族文化主体问题、传统的发明问题。

——民族文化的移植,移植本身没有罪,但要是把移植的东西当做你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欺骗;

——对于民族文化的真实性问题,在旅游开发中如何把握是最为关键的;

——民族文化的主体问题,关键是利益分配,要搞清楚的是民族文化的持有人是谁,利益获得上又是谁,旅游分配模式是否协调能否持续;

——传统的发明没有问题,但无中生有的发明就有问题。文化再生产是有根据的。

4、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主体认同原则、保护传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文化保护与传承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文化再生产是文化发展的合理途径;文化再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权力、市场影响最大;文化展演要杜绝庸俗化、伪文化;文化开发可适当商品化、市场化;文化发展应体现规律性、发展性;文化创新确保真实性、科学性。

                                                          文/韦俊峰 李欣

 

田敏做主旨演讲

 

 

 

 




上一条:【第七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之主旨演讲四】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吕宛青教授在第七届(2016)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下一条:【第七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之主旨演讲一】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经理尹华光在第七届(2016)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