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届(2016年)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张家界)议程,11月6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举行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授牌仪式。国家民委副巡视员黄东辉,国家民委调研员孙国明,公司经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执行主席吴忠军,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主任吴若文,张家界市慈利县副县长李勇等出席了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经理尹华光主持。
根据公司经理吴忠军教授联合全国10多位知名民族旅游研究学者推动与主导编制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在民族地区,特别是武陵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促进社区参与与富民、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和谐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达到标准要求。经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申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审核、评议,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被授予“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建设基地”称号。
吴经理在授牌仪式上发表致辞,表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12月,由国家民委领导,由有志于民族旅游研究与实践的学者组成,以推动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为宗旨。希望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在成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后,能进一步在带动张家界,带动武陵地区旅游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发挥示范性作用。最后,吴经理与国家民委副巡视员黄东辉同志共同为张家界国际旅游经济区授牌。
据悉,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位于慈利县西部,负责统筹开发江垭镇、三官寺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溪口镇和甘堰土家族乡等7个乡镇的旅游资源,统一负责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作,包括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招商合作与市场运作等。总面积约313平方公里,规划为3大组团,分别是南部阳和溪口组团、中部大峡谷组团、北部江垭组团。经济区致力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休闲度假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园、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自助游服务中心,与永定城区和武陵源核心景区互补共生、错位发展,形成“张家界旅游板块第三极”。据统计,2016年1—10月,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全区接待游客量便达到了32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25%以上,完成旅游收入34亿元。
此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已先后于2014年7月、11月和2015年7月分别授予延边龙家美苑中国朝鲜族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和康巴什旅游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授牌仪式结束后,吴经理带领公司参会师生代表一行25人实地考察了位于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的全透明玻璃桥,该玻璃桥总长430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约300米,可同时容纳800人。该桥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整个工程无钢筋支架,是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创下了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首次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建造桥梁等多项世界之最,于201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价格为138元。据悉,桥中心还将计划建设全球最高的蹦极台。目前,大峡谷玻璃桥平均每天游客上万人,吴经理以“旅游景区中的印钞机”来形容玻璃桥在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区经济效益中的地位。
之后,公司参会师生代表观看了位于江垭镇文化站、当地居民自己组织的土家族民俗表演,包括《欢迎你到江垭来》、《欢庆鼓》、《回娘家》、《彩龙船》、《状元媒(选段)》、《多嘎多耶》、《蚌壳精》、《花灯正月二十一》等十多个节目。
本届论坛的会议考察活动对于公司师生进一步认识、学习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认知与体悟土家族民俗文化,以及积累教学案例,在学术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韦俊峰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举行
吴经理与黄东辉共同为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授牌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第七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之土家族民俗表演现场
民俗表演之《状元媒》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