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邮箱    书记邮箱   
首页
betway必威

李天翼教授在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21-10-19   浏览次数:

作者罗露

10月16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办、betway必威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CETF)在桂林市举行。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天翼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何以可能》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根据录音整理),以飨广大师生。

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

感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的邀请,我从硕士到博士都是研究民族学,加之西江苗寨是我的家乡,因此对于西江苗寨有着深厚的情感,多年来研究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何以可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做了深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介绍“西江模式”。第一是介绍我们的研究院是如何扎根田野,是如何做研究的;第二是分享西江苗寨十年何以成功?——“西江模式”概念、内涵及学理探讨。希望能与业内学者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我们如何扎根田野?——作为村寨结构性嵌入的研究院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这是一个村寨结构性嵌入的研究院,一般来讲,我们做研究主要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结构性的嵌入,倡导的自由化、个体化的对社会结构的嵌入;另外一个是结构性嵌入,这是研究主体嵌入被研究社区的结构。我们所倡导的就是作为研究者,我们怎么把自己,无论是从个体,还是作为一个机构组织,把自己嵌入到社区当中去,尤其是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去来进行研究,这可能存在是会和结构主体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的缺点。我们现在西江苗寨做研究,搭起一个国内和国外的交流的平台,在西江苗寨有一个调查的基地,当然我们这个研究院的同时也是咱们中国民族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的这个职业基地,也是大家的家,欢迎大家有时间去西江苗寨进行考察。

我们研究院是做社区主体的一部分,所以首先除了做学术研究,第二还要做文化传承,比如说11月份后就要和公司和村民、商业部进行苗语等苗族文化的培训。第三是做旅游创意,根据景区发展和景区公司的需要,给他们做文化创意支撑。比如说,现在苗寨最靓丽的风景是“拦门酒”,是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升华、整合形成的,以上都是我们研究院所作的一部分工作。在西江模式的研究当中,我们根据苗寨的文化传承,以及我们的旅游创意,以及旅游公司的需要,出版了一些相关的书籍。

西江苗寨十年何以成功?——“西江模式”概念、内涵及学理探讨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就是西江苗寨10年何以成功?谈一下“西江模式”的一个概念、内涵,以及学理探讨。

)西江苗寨概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西江的整体状况,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是贵州省最大的苗族村寨,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苗寨的景区面积是5平方公里,里面的居民有6000多人,住户有1400户。经常有人讲,西江苗寨是不是旅游开发之后才变成现在的苗寨,其实早在旅游开发前,已经接近千户,寨子本身是有十几个自然村寨,是基于血缘、地缘、姻缘关系的一个共同体。西江苗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全部人口已经过万,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个主客共享的村落。苗族的分类主要是按照裙子的长短划分,而西江苗寨主要是长裙苗。西江苗寨迄今为止仍较好地保留着厚重的苗族文化,共计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在开发前的西江苗寨是什么样的呢?主要是有以下特点,第一,从生计上来讲,主要是靠稻作农业生产,因为苗族上古时代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稻作生产是他们的主要生计方式,迁徙到西江后依旧保留此生计方式。第二,在社会概关系上,它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第三,在经济上,西江是富饶的贫困。以前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西江“吃饭靠种地、挣钱靠打工、绣花为穿衣、养猪为过年”,整体是这么一个状况。第四,在文化上,在旅游开发前西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再生产环境中,第五是心态上表现为文化自卑。我记得我小时候在走出雷山县之后,不敢更多的去谈及自己是西江苗寨的人,这是那时候我们大多数西江人的一个文化心态。

旅游开发后,第一在生计模式上,在2008年,借助第三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加之此届大会在西江的成功举办,给西江苗寨的旅游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变化,由主要的稻作农业转变为旅游业,而现在保留的农业耕作多带有观光性质。第二,在社会关系上,经过十多年的旅游开发,西江苗寨已经从一个熟人社会变成一个半生不熟的旅游共同体社会。第三,在经济上,西江苗寨通过旅游的开发,实现了脱贫减贫,到2021年2月份,西江苗寨的经营主体超过了1200户,给西江带来了实在的收益,现在西江苗寨的门票有18.3%是分给每家每户,门票分红精确到人、精确到户。通过旅游的就业型收入、资产型收入、经营型收入、分红型收入,西江苗寨在2018年的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第四个变化是文化上的变化,文化的自我再生产和旅游的再生产并存。旅游进入苗寨后成为促使苗寨文化变化的重要变量,文化除了有固有的传统,同时还有了旅游再生产的逻辑,旅游再生产文化也变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第五是心态上,十年变迁最大的变化也是心理上的变化,旅游给西江人带来了文化自信,西江苗寨周边寨子都用西江苗寨的符合来进行旅游接待。在外面跟别人说起自己是西江人的时候,也有了底气和自信。

“西江模式”的内涵

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深化了西江模式的研究,对西江模式作了一个界定。具体指的是,西江苗寨自2008年以来,以苗族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旅游开发作为发展导向,在经济、社会、文化、经营、脱贫等方面产生规模化效应所形成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可以操作的运行体系,是民族文化在旅游上合理利用与开发成功的有效组织方式。从文化再生的角度来讲,西江模式是民族文化价值得到再生、得到放大、得到联动的一个过程。

一般提到模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复制的东西,而我们做“西江模式”的研究需要把其看着一个实体、看成一个结构。那么,第一“西江模式”是一个体系化的运行结构。在这个运行结构当中,苗族文化是运行的结构,中层有国家力量和国家权威,其次是旅游系统,所以是体系化的运行结构。第二,核心是民族文化如何再创造再利用。传统文化走到现代的时候,借助旅游的形式,发生了各种适应。比如说“高山流水”就是经过西江老百姓在原来的母体文化上创造出来的。第三个内涵是体现在民族文化保护、景区经营管理、品牌塑造、脱贫减贫和社会治理五个维度。第四从价值视域来看是文化价值再生的过程。

)西江模式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民族文化的“两创”式保护及利用,西江苗寨的文化是一个动态式的发展过程;二是管理上的“景村一体”与旅游市场化运作,西江苗寨的管理刚开始是政府力量在起作用,后期是靠市场起作用;三是旅游收益的“共享”与“普惠”;四是品牌塑造的文化注入;五是景区社会治理“民间智慧”的运用,在西江苗寨表现明显,比如邻里纠纷、游客调解等都运用了当地的民间智慧,并起了作用;六是组织上的多主体共创共建。以上是我认为“西江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西江模式的学理探讨

回到对西江模式的学理探讨,我们应该有两个考虑,首先是理解西江苗寨三个维度,此处我借助语言学的概念,把西江苗寨分成三个世界,一是苗语世界,二是国家力量进入后的汉语世界,三是国内外游客进入形成的旅游世界。 其次是理解西江模式的三个要素,一是文化(社区),二是权力(国家),三是资本(市场),以上是我理解西江模式的三个要素。

西江模式运行良好,是文化、权力和资本三要素之间的良好互嵌包括文化和权力的户嵌、文化和资本互嵌。比如文化和权力的互嵌,把权力看成是国家,那么十年来西江文化的展示实际上是政府和社区群众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现在苗寨有接近40个文化展示点全部是由国家主导下的景区公司来打造。再比如权力和资本的互嵌,在2008年西江旅游开发之后,国家通过国有资本的注入成立了景区公司,行使了政府对西江苗寨的经营管理的权限。这三个要素十多年来在西江的互动和互嵌非常好,确保了这十年西江运行总体运行的成功。

谈到“西江模式”的复制性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大多数学者比较关注的。复制“西江模式”并不是说百分百地复制,这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复制一些基本的要义,或者是一些重要构成。第一个就是文化创新,西江苗寨的文化创新是不脱离于文化母体上的创新。第二个是管理,景区管理强调社区主体的参与,西江景区公司作为西江最大的管理主体,从成立到现在,几乎每一届要么董事长是西江本地人,要么是经理是本地。三是基于当地人的利益共享机制,西江苗寨的景区公司只是负责门票等业务的基本运行,大部分的业态经营都没有公司管控,全是外来商户或者村民经营。第四是景区社会治理运用民间智慧,比如防火安全系统等。

)西江苗寨未来的挑战

西江苗寨未来的挑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西江苗寨是以民族文化要素发展起来的景区,文化一定要和权力和资本切合,或者说这两个要素一定要和文化切合,否则西江模式就会出现问题,文化脱嵌于资本与权力是影响西江模式有效运行的最大因素,因为资本和权力容易合谋。那么我们这几年在西江也深切地感受到,就是说外面尤其是疫情暴发以前,有些大的公司主体,他进来以后做的任何一个事情,没有和社区主体的村民或者村委会商量,他们也不考虑文化保护。

第二个就是文化多基于资本权利这两个要素以外,这是旅游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风险,像疫情的暴发,对老百姓的冲击实际上也非常大,但他们很乐观,比如去年五六月份以后,我的表哥表嫂们又回到苗寨开始种地,所以这些都是旅游是现代性的风险,成为了影响苗寨旅游业运行的一个要素。那么以上是我们这几年做“西江模式”研究的一个简要的感受,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李天翼教授作报告



上一条:杨丽琼副研究员在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下一条:梁旺兵教授在第十一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