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邮箱    书记邮箱   
科研动态

第十届(2019)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19-08-05   浏览次数:

第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于2019年8月3日上午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隆重开幕。在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中,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位办旅游管理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边境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公司党委书记田卫民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经理唐晓云研究员,betway必威经理、博士生导师吴忠军教授,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经理朴今海教授共4位嘉宾分别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田卫民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旅游优质发展新思维》的主旨报告,提出:目前国际入境游低迷,国内假日游拥挤,大陆出境游疯狂,市场治理不理想,优质旅游成为发展诉求;优质旅游应是高质量低密度的旅游,高质量分别为供给质量高、体验质量高、经营效率高、供求满意高;低密度分别为时间集中度低、空间集聚度低、氛围焦虑度低、投诉抱怨率低。同时,田卫民教授还提出了优质旅游的四大转型方式:1.基地型旅游——产业链旅游:建立旅游产业链上,是看点、亮度、买点的聚合,商业的智慧就是在多点多元中包含盈利点;2.政府主导旅游——企业运作旅游:政府只是规制者,企业才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企业强才是产业真正的强大;3.项目带动型旅游——运营管理型旅游:旅游业需要经营的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精进;4.地产盈利型旅游——优质盈利型旅游:旅游业不能再从产业之外寻找利润的归宿,回归旅游业要靠自身提供优质服务盈利。

 

undefined

田卫民教授发表演讲

唐晓云研究员作了题为《割不开的亲,离不开的邻——地缘文化视角下边境旅游发展研究》的主旨报告,认为边境游是我国出境、出国游的开端,边境旅游是出境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指出中文文献研究重视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如一带一路、乡村旅游、空间优化,国内市场关注便利性、安全性、政策性,产品需求开始多元化,如文旅融合、文化演艺、跨境自驾,英文文献关注目的地发展、社区、利益相关者和服务创新、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将逐步贴近游客需要、文化旅游和生活场景;提出应从“地缘文化”的视角出发,结合共生理论与邻里效益理论对边境地区生态生产生活、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及创作、文化地理和节庆习俗进行探索,从新合作模式、新机制建设、便利化、新产品和服务四个方面对基于文化逻辑的边境旅游发展进行思考。

 

undefined

唐晓云研究员发表演讲

吴忠军教授发表了题为《防城港边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的主旨演讲,以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托,研究防城港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结构中的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吴忠军教授认为,防城港是我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山-海-边”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其旅游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4)为初步发展期,第二阶段(2005-2008)为低迷发展期,第三阶段(2009-2013)为恢复发展期,第四阶段(2014-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旅游经济重心轨迹、标准差系数、变差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指数计算结果均显示,防城港旅游空间结构呈现扩散态势,旅游绝对中心地位在弱化,旅游次中心处于培育阶段,防城港旅游经济空间分布正在从不均衡向相对均衡转变,旅游空间结构正受到剧烈扰动;虽然防城港已经打破了旅游绝对中心的空间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加快完善防城港内旅游交通路网、加快响应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积极建设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

 

undefined

吴忠军教授发表演讲

朴今海教授发表了题为《延边民族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可持续开发》的主旨演讲,指出民族旅游的特征包括:(1)民族旅游所指民族是一国的非主体民族,他们可以是发达国家保护区的土著民族,但更多是指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2)少数民族居民作为被游览者,是民族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主人和被消费商品的双重身份;(3)民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4)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讲,指的是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其中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朴今海教授提出延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缺乏统筹与整合,文化底蕴不够厚实,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忽略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民众参与等问题,同时也提出可依托政策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从“统筹规划、协同作战;彰显民族、边疆特色;民众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延边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undefined

朴今海教授发表演讲

 



上一条:“边境旅游”主题研讨纪实

下一条:第十届(2019)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吉林珲春隆重开幕

关闭